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解读‘新零售’的试验田:盒马鲜生(附多图表)

2017-03-15 凯度零售咨询 凯度



徐笺研究分析师凯度零售咨询


阿里CEO张勇:能不能产生大家觉得似像非像、但却从来没见过的,大家都看不懂的业态,路子就走对了。


如果要评选现在中国零售业最热门的词语,那必须是马云在2016年10月份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资源”之一的“新零售”了。这曾经在央视《对话》节目上被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批为“有四个是胡说八道”(新技术除外)的“五个新”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新华社整理的马云演讲原文主要内容摘编可以看到:


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

新制造:过去二三十年,制造讲究规模化、标准化,未来三十年制造讲究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
新技术:原来的机器制造将会变成人工智能,原来机器吃的是电,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未来将不断出现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的技术;
新金融:过去两百年是二八理论,只要支持20%的大企业就能拉动世界80%的发展。但是未来新金融必须去支持八二理论,如何支持那些80%的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年轻人、消费者;
新资源:过去的发展是基于石油和煤,未来的技术发展基于新能源,那就是数据:数据是人家用过,你用会更值钱,你用过以后出去更值钱,是越用越值钱的东西。


进入2017年之后,零售行业关于“新零售”的关注日益升高,其中原因之一是阿里巴巴已经在资本和战略合作层面将“新零售”付诸实施了:


1. 2016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出资21.5亿元购入浙江最大连锁超市之一的三江购物的32%股份,最高可达35%,距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念慈的37%股权仅一步之遥;


2. 2017年1月10日,阿里巴巴和银泰联合提出私有化方案,阿里巴巴将投入最高198亿港元(约176亿元)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银泰从香港退市;


3. 2017年2月20日,经过“几乎每周末都在上海茶室里秘密谈判”的8个月后,阿里巴巴宣布与上海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上面这些入股和合作的最终产品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但在上海,最接近于马云的“新零售”概念的产品已经出现,那就是在上海已经有七家门店的盒马鲜生。



在我们正式分析盒马鲜生代表什么之前,我们再分析一下为什么生鲜零售会成为阿里巴巴选择的“新零售”实验田。


根据凯度零售咨询的分析,电子商务在品类方面的扩张将遵循下面的规律:



1、从标准化程度低 且 物流费用占比低的品类起步(如由大量第三方小卖家出售的样式繁多的服装等长尾产品),催生了淘宝网,也是京东现在反攻的方向;


2、进入标准化程度高、正品要求高 且 物流费用占比低的品类(如数码产品,大家电,个护美妆品,母婴用品),产生了天猫、京东和苏宁易购;


3、延伸到标准化程度高、物流费用占比高的品类(食品类快消品,尤其是类似于饮料高频次的购买对象,要求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这是1号店主打的市场,也是天猫和京东进攻的方向;


4、最后被电子商务覆盖的品类是标准化程度低、需要冷链物流、物流费用占比高的品类,即生鲜类,这时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消费者的需求也比较成熟了。


我们根据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先生近期在CCFA(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上海佘山举行的会议上的发言整理了他的表述(未经他本人审阅),并加上了我们的分析,希望更好地理解这个评论为“杀伤力很大”的新业态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新零售”的DNA。


根据侯毅的介绍,盒马鲜生是面向80后90后的,围绕“吃”这个场景来定制的,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新零售业态。


盒马鲜生的消费价值


1. 新鲜每一刻:有了即需即买即送的盒马鲜生,消费者家里可以不需要冰箱,大多数商品是小包装,只够吃一顿;


2. 所见即所得:盒马鲜生的所有门店就是仓库,手机上下单所买到的和消费者在灯光敞亮的商场里所买到的商品是一样的。所有蔬菜都洗净标准化切割包装好。免费快递仅服务3 - 5公里范围,但基本能保证半小时内快递送达,不会变质;(哪怕是5公里听上去范围也很小,但实际上传统超市所覆盖的范围是3公里内的人口,盒马鲜生的最大覆盖面积大了178%。)


3. 生鲜一站式购齐:有3000个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小存货单位,即商店里出售的单个商品种类数量),深度足够。其中特别强调高端餐饮,来自103个国家的海鲜在门店SKU中的占比远大于传统渠道。目标针对的是消费升级,在吃的方面高端化一站式购齐;


4. 把吃变成娱乐:目标顾客及目前80%的实际顾客是80后、90后。他们的特点是他们喜欢吃,但是自己不愿意烧,愿意堂吃或是买半成品,希望能简化吃之前的过程。


此外,盒马鲜生还重新定义了门店的功能(盒马鲜生的面积在4500平方米左右,我们所知道的上海门店大多数都在地下室,例外的杨高南路门店在1楼。二代店盒马集市的面积在10000平方米左右):


1. 超市销售;


2. 物流配送(是前置的仓库,是30分钟到家的起送基地);


3. 体验互动(例如在节日里会组织面向小朋友的互动游戏,比如元宵节猜灯谜赢优惠券、教作元宵、用出售的原材料作匹萨等等)


4. 招揽粉丝的场所;


5. 餐饮场所:盒马鲜生的门店都划出了15% - 20%的面积外包给餐饮业者,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商店里出售的生鲜原料,请他们当场烹饪并堂吃。在第二代门店里(即盒马集市,现在仅上海有一家),餐饮面积更上升到了50%,就餐环境更好。盒马鲜生除了收取商铺租金外,还会抽取餐饮档口20%的收入,另外很多海鲜餐饮的原料也都是从盒马鲜生购买的。


传统大卖场周边的餐饮与大卖场只是地理上的邻居,只是共享客流。其售卖的食品原料也基本上不是大卖场售出的,例如家乐福边上的麦当劳肯德基,并不会从家乐福购买原料。即使大卖场本身有摊位出售少量熟食和干粮,大卖场也不提供理想的进餐环境。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盒马鲜生店内全部采用电子价签,这让线上线下随时保持同一价格成为可能,也能够随时发起促销特价,因为其电子价签的技术规格能实现23秒更新1000个电子价签。



为了确保30分钟送到家,盒马鲜生在这方面也有独到的设计。传统超市货架摆放和商品陈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顾客停留时间,接触更多的商品,而盒马鲜生的门店内通道宽敞,并且配有专职捡货员,他们在收到一单货品的清单后会将清单上的货物放到到有编号的手提篮里,完成后再将手提篮挂到门店的传送带上。传送到再递送到专门的货物摆放团队手中,负责手工将每一单货品认真在快递盒里摆放好,以保证生鲜货品在递送过程中不会损坏(如牛奶不要压坏草莓)。




从体现“新零售”(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整合体验)这个思路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盒马鲜生的几个显著特点:


1. 不分线上线下,可以在门店收银台用盒马鲜生App购买后自己提走,更希望消费者在电子标签前扫描后在App里加入购物车,任何时候下单付费,由快递员30分钟免费送到家。虽然对外承诺是“最快30分钟”,但实际体验是30分钟内可以送到。盒马鲜生不追求客单价,不希望消费者的购买是囤货行为,没有起送价,只追求客流量和渗透率;


2. 支付一定要用盒马鲜生App,连同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都不行(可以用支付宝登录后绑定账户)。不少消费者在收银台时因为不愿意下载盒马鲜生App而放弃购买,即使商场内都有免费Wifi。但这也可能是盒马鲜生不介意的,因为80后90后发生这种现象的情况比较少。强制安装使用App可以获得更清楚的消费者画像,追踪到购物习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App收到精准营销信息;



3. 针对80后、90后的SKU选择和设计。盒马鲜生已经开始推出针对这些目标人群的自有商品。如在上海,他们邀请生活时尚频道《疯狂的冰箱》节目里的嘉宾行政总厨设计半成品售卖;同时有大量的半成品,强调加热即可食,“零失败”(这个词本身也是80后90后人群里交流烹饪时常用的词);


(酸汤肥牛也有半成品)


(是的,连葱花也可以买)


4. 盒马鲜生要自带IP,自带流量,将门店周围的消费者变成粉丝,通过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口碑营销进一步推动销售。


总之,盒马鲜生可能是今年最受瞩目的新零售业态。有着阿里巴巴强大资源的支持,短期内它可能不用担心盈利的问题,但它可能对其他零售业态,甚至是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


假设有多家采用类似模式的“新零售”业态兴起,经过初期不计成本地烧钱(回忆一下滴滴快的优步的作法)树立起了核心消费者(80后、90后人群)的新消费习惯后,我们不妨大胆推演一下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


1. 传统的超市和菜场的生鲜摊位可能更难吸引到80后、90后人群;高端超市的食品销售会受到冲击;


2. 若大规模推开,现有的冷冻速食产品可能受到冲击,因为在新鲜度上和食材质量上不如盒马鲜生(它兼营盒马外卖);而无法证明自己食品安全的外卖饭店也可能受到冲击;(盒马外卖的运营者上海翌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3月17日获得上海颁出的全国首张专业网络订餐许可证)


3. 按照马云“新零售”推动“新制造”的思路,冰箱生产商需要考虑是不是还要生产具有大冷冻室的冰箱,甚至是大冰箱了;而微波炉厂商则可以考虑可以和盒马鲜生联手,推出可联网带有二维码扫描仪微波炉,盒马鲜生可以在微波炉半成品上贴上二维码,微波炉扫描后即下载相应加热程序,消费者只需要将食品放入微波炉即会自动加热。甚至推出更复杂的炒菜机器人?


4. 再下一步,是不是房地产商就可以推出厨房面积不那么大的房型,甚至是无厨房房型了?那么灶具和脱排油烟机企业怎么办?


5. 请亲爱的读者们一起来大开脑洞接下去吧 … …


最终,我们不妨借用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阿里和百联战略合作发布会上的发言作为总结,这虽然是基于阿里巴巴和百联的合作的愿景,但也完全反映阿里巴巴对“新零售”尝试的评价标准:


“看看能不能产生大家觉得似像非像、但却从来没见过的,它像商场又不是传统商场、像购物中心又不是传统购物中心,它是一个消费的社区又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中心,又是一个消费者连接的中心,又是一个一个新的社区、社群,真正基于消费多场景提供便利。如果(阿里和百联的合作) 孵化出诸多很多大家都看不懂的业态,我想路子就走对了。”


编辑提示


*欲与作者沟通,或想了解有关中国零售行业的信息、数据和分析,请致电:+86-21-22870046;


*我们凯度洞察官网的每篇文章都可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如有需要欢迎随时发送电子邮件到cneditor@kantar.com获取我们的邮件推送服务。


2017.02
回复或点击 MWC2017:《在巴塞罗那展望移动科技的未来 》
2017.01
回复或点击 城市消费者:查看《2017凯度TNS城市消费者十大趋势报告完整版 》
2017.01
回复或点击 市场部:查看《2017年了,市场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2017.01
回复或点击 企业社交媒体:查看《鸡年了,咱别在微信上讨论工作了好吗?》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